单位:人力资源部 作者:卢 明 大学期间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但感触最深的还是《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又名《解梦》,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作,同时也被看作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作,曾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的书。这本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将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评价:《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最勇敢尝试。
这本书不容易理解,因而我看了很多遍,为此我还全面阅读了弗洛伊德大部分著作,直到看了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才慢慢理解《梦的解析》的几个重要思想。
《梦的解析》告诉我,梦是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另一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平行存在的潜意识活动。人在睡眠中,本我绕开了自我意识、社会规则、道德伦理、价值观等约束和预警,追求个人的生物性需求,简单理解就是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在梦中由潜意识来满足。
梦不是偶然的无意识,是现实通往潜意识的桥梁。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潜意识欲望而不得的一种满足,是对现实生活不顺心、渴望改变、渴望得到某种结果在潜意识下绕开自我意识和价值判断的“心想事成”。所以梦境还是来源于现实,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一致的,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于物质。心理辅导、治疗就是通过判断现实中做梦者现实心理问题、欲望不得的原因,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排解心理问题。
梦是经过做梦这一过程进行加工的简略形式,这个过程运用了压缩、次级修正、移置、象征等手段。通过压缩将梦的一些成分去掉,梦以残缺形式反馈给你;通过次级修正将很多毫无逻辑、无条理的信息加工整理掩盖梦的真相;通过移置将梦中元素的主次位置变换;通过象征以具体形式代替抽象的欲望。所以,梦又是分显相和隐相的,显相是可以描述的梦的表面内容,如同人的面具,隐相是隐藏在面具背后的真实欲望,是梦的本质内容。
这些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阅历不断丰富,认知逐渐提高,我更日渐能理解弗洛伊德在书中的观点了。比如我经常做一些关于高考失意的梦,其中有一个写在日记里的2013年11月份的梦我记得很清楚:梦的背景是我放弃考上的大学选择复读,但快到第二次高考时,模考成绩很糟糕,我内心很复杂,有选择失误的懊悔;有考不上大学的恐惧,但画面一转,上一秒还在教室忧心忡忡地奋笔疾书,下一秒我在校门口骑着一只耳朵上长着倒后镜的羊飞奔。我分析了这个梦出现的原因:梦中与现实的我,都是面临高考且有心理压力的我,皆因当年高考大有背水一战的气概,尤其是高考前三个月,从班里的倒数排名奋进到了前几名,支撑这种变化的执念便是每天带着落榜的恐惧拼命学习18个小时,并时常在睡梦中带着落榜的沮丧惊醒。梦到自己可能落榜而产生的恐惧,这是高考前在意识深处留下了焦急、隐忧的自我暗示。梦到自己选择失误的懊悔和骑羊飞奔,是因为我找工作时拿到了中铁一局的OFFER和现单位的实习机会,最终在中铁一局和现单位中选择了后者,入职后发现校园生活与职场境况的巨大落差让我压力倍增,我后悔自己的选择,骑羊飞奔正是表达了我渴望逃离这样的人际环境的一种强烈情绪。梦中我为自己选择复读的失误而懊悔,这是梦加工过程中的移置;我骑着羊飞奔,就是梦加工过程中的象征。
另一个是我母亲的梦,是在我结婚两年多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妻子抱着一个长得像小孩一样的瓶子,抱得很谨慎,很小心,总是担心掉到地上。妻子告诉我母亲这个梦的时候,我只是笑了笑,其实这个梦的隐相结合当时的情况基本能分解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结婚两年了,因为工作不稳定,一直没打算要小孩,但父母却很希望我们要个小孩,这在他们眼里这才算个完整的家;另一方面,我时常与妻子因为她满不在乎的形象和被动的个人社交观念而争吵,母亲也是多次听到了我们争吵的声音,梦境中的瓶子象征着我们婚姻中的危机,母亲梦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她对我们婚姻的担忧。
生活、工作中存在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梦境来实现,我们通过梦境又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形成梦的意识碎片,然后经过分析、整理就能还原现实情况。如果经常梦到某种负面的梦境,说明现实中某种情景已经对我们的大脑造成创伤,应找到现实原因及时解决、疏导;如果经常梦到一些成功的东西,说明现实中我们的能力或努力暂时无法满足欲望,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梦就是潜意识欲望对我们的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