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English
大道远行


(86)0917-2790802
传真: (86)0917-2790802


关键字:


《刺猬进村》读后感

单位:第十五项目部  作者:郭洲

《刺猬进村》本是刘心武写的关于北京的一个小短篇。本书是刘心武亲自编选的首部散文精品集。全书收集作者30多年来写作的散文随笔精华作品。

提到刘心武,第一反应就是《红楼梦》,此人是红学研究大家,央视知名栏目《百家讲坛》都曾请他开讲《红楼梦》。我想很多人对刘心武的认识都跟我差不多,那就是只知其研究“红学”,并不知其其他作品。所以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刺猬进村》的作者是刘心武时,有些小小的吃惊。不过转念又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能将《红楼梦》研究的如此深入的人,其文学造诣必定不浅,想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其实散文才更能反映一个人文字功底的深浅。一篇好的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作者的意境,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刘心武这本《刺猬进村》中所收录的大部分散文,所讲述的多为空间与人的牵绊,内容多见众声喧哗的生活流,却又不会给读者留以拥挤和突兀的感觉。一篇篇文章,是作者对自己所经历岁月的回忆,是对曾经的讲述。多见于众生喧哗、市井百态,是生活的基础和精髓,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忠实地反映了时代变迁的侧影。刘心武老师不但有心,而且有情。任何日常中的些微细节,在他的心里发酵、酝酿,而后流注于笔端。在“板杉桥无故事”“吹笛不必到天明”两辑里,作者细细描绘了亲人好友间的种种往来羁绊,对保姆彭娘的依恋和思念,对二哥二嫂的血脉相亲,对“劲松三刘”的深切悲悯,对谭盾、陈逸飞的惋惜和赞赏……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背后,隐隐有惯看秋月春风的达观和通透。市井百态,街谈巷访,许许多多的曾经在作者那个时代常见的东西,已经在时代沧桑的变化之中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在作者温情的笔下,通过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似乎让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新回到了那段岁月时光,去重温见证曾经的过往。游园会上的糖猪,田间地头里的刺猬窝,从前家家炕上都会有的小炕笤帚,儿时音乐课上老师弹奏的踏板风琴,这些曾经存在记忆中而今却难以寻见的事物,有喜悦,有忧伤,有温情,有芳香,有你熟知的,也有你不曾听说过的。他们都将通过在刘心武的字里行间为你娓娓道来,为你讲述着关于物,关于人,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

我们需要听一个时代的声音的时候,就需要找到那个时代的记录者——真正的作家。敢于直面社会黑暗,人性黑暗,敢于写出人生的坎坷和生活的油烟的作家。小资产阶级,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调,是脆弱的,特别是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常为主流挤压排斥、强行改造。我们能看到或是看不到,城市拆迁的破砖烂瓦。但我们记不得也不得知,那个时代过去之前的真实故事,那些人们生活过的痕迹,讲述过的故事,真实的人和事。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才能真实的培养一代人,一个大的环境才能给予一代人身上无法抹去的烙印。不同的时代,陪同孩子们长大的童话故事也不同,支撑着成年人鼓励劳作的精神支柱也不同,在以前,这些精神支柱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科学道理,甚至是迷信神话,但是确实有很多是美好的,是善良的,是希望人性向善的美丽故事,让人们咋么着生活的菜米油盐,体会着人生的百般滋味。

作家用动情的语言讲述了人生历程中许多特别的经历和听闻的很多故事,字里行间饱含温情,透露着一缕缕温馨和芳香,又有淡淡的忧伤和感喟,书如其人,时代在其中,读作品,也就是倾听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声音。




[关闭页面]    [回到顶端]